自然规律|我发现,高频表达可以与自己建立更紧密的联系

星野梦璃
2025-07-09 / 0 评论 / 7 阅读

➡️事件:十分钟表达练习

我做10分钟表达练习一年了,练习形式很简单,每天打开录音机,张嘴讲话10分钟。

我经常讲述的主题是,今天经历的生活小事,冒出来的情绪和想法。

本质上,这就是在练习讲述自己,是高频次的自我表达。

这一年下来,我最大的感受是,我和自己的联系、连接、感知更紧密了。这种紧密,不是虚无缥缈的感觉,它带来了两个实实在在的变化。

➡️变化一:自我边界更清晰了

①以前跟人相处时,我非常痛恨自己反应慢。

和别人相处时,如果当下发生一件事,我心里可能隐约觉得不对,但就是琢磨不清楚,反应不过来。

必须等到事情结束,回家想想后,才能意识到是哪里不对劲。当时觉得是自己天生反应慢,想训练又不知怎么练。

②现在懂了,当时反应不过来,问题在于:

我感知自己情绪和想法的能力太弱。事情发生时,内心只有一团模糊的感受,根本没法支撑我做出及时判断。

③而开始高频讲述自己后,我就跟自己的想法、情绪的联系变紧密了。

再遇到事,变化发生了。事情发生的当下,脑海里会立刻冒出声音说,这人干嘛xxxxx呀,这事怎么xxxxxxx呢,这应该xxxxxxx吧。

于是我就知道了,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感受,这件事情给我带来了什么样的情绪,这件事情我有什么样的想法。

有了这些具体的内部信号做依据,大脑自然就能更快的产生反应或行动。

因此,跟自己联系更紧密之后,跟人相处的时候,我们更能意识到自己的边界被碰触了,并且可以迅速做出反应。

➡️变化二:写作不再文字失语,有话可说

①有段时间,我出现了文字失语的问题。

刷了很多帖子,发现很多人也一样:遇到美好的事,觉得很幸福、很治愈,但就是描述不出来,脑袋里只剩yyds这类网络词。

②当时我以为是词汇量不够。现在明白了,我们义务教育积累的日常词汇,用来描述日常生活和感受,其实是够用的。问题其实在于:

我们太少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想法,这导致我们很少去细细感知自己的情绪与想法失。所以遇到事情时,心里只有一个模糊的感受,抓不住具体的东西。

③后来在10分钟表达练习里,我天天讲述自己每天遇到的事情、产生的想法和情绪。

讲得多了,感知能力就强了。

我就越来越能看清,自己在每个当下,浮现出来的想法和情绪具体是什么了。

因此,我的想法、感受开始源源不断,写作内容也就跟着源源不断了。

0

评论 (0)

取消